高校专业的“新陈代谢”被视作国家战略、市场需求、高校发展、人才培养的风向标。
今年4月份,教育部最新发布的《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显示,全国共有11所院校撤销酒店管理专业。该消息也引发了网友有关中国高校旅游人才培养、就业,以及旅游人才是否短缺的讨论。
疫后旅游产业变革,对中国旅游教育提出了新挑战。
有见证了国内高等院校旅游教育变迁全过程的专家认为,旅游人才肯定是缺失的,因为现在高校的培养教育模式和市场的需求不匹配。究其原因,是结构性过剩和结构性错误引发的旅游人才短缺。
国内高校旅游专业的设立,最早可追溯至原国家旅游局支持的8个旅游学校。
1994年,中国开始实施周末双休制度。同年,国内部分高校开始设立旅游系,而且是五花八门——有的是外语系办的,有的是历史系办的,有的是中文系办的,有的是地理系办的,有的经济类院校甚至把专业称为旅游经济。
1999年,中国开始实行黄金周制度,各个地方的酒店、旅行社开始发展起来。
彼时,国内高校的旅游专业基本上是围绕酒店和旅行社开设,旅游学科也有了三个课程群——导游、酒店管理、规划设计。有了三个课程群后,就开始有了旅游学院。
2003年以后,高校的旅游专业发展速度加快。众多高校纷纷开设了各自的旅游系或者旅游学院。
2009年12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随后,各大高校开始把原来旅游系变更为旅游学院,并陆续增设新的专业,如酒店管理、旅游管理、景观设计、会展经济等,旅游学科也因此有了学科群。
尽管当时国内各大高校在旅游学科的建设上如火如荼,但第一次招生危机悄然来临。
2007年开始,部分高校推出了“大平台招生”。鉴于当时旅游学科属于工商管理的二级学科,而工商管理属于管理学的一级学科,这就意味着旅游管理是属于管理学下的三级学科。
到了2010年,西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安交大、武汉大学等综合性大学在管理学科和经济学科的“大平台招生”过程中就取消了旅游管理专业的单独招生,其招生计划划归管理学和经济学。这也引发了当时中山大学、云南大学、湖北大学的一些高校老师有关“把旅游学科变成国家的一级学科,并进行独立招生”的呼吁。
2014年,一些高校开始把旅游学科分为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共三个专业。
2018年,国家把旅游管理与工商管理并列,成为管理学下的一级学科。但并列之后,出现了第二次旅游学科危机。
当时,旅游管理和工商管理并列为同一级别学科后,旅游学科的学科群、课程体系、大学招生计划全都要做出相应的调整。经过调整后,很多高校的旅游学科开始独立出来,而且不叫旅游系,招生计划也不归管理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如此一来,相对于以往的“大平台招生”,单独报考旅游学科的学生开始大幅减少,有些高校甚至因为招生难的问题导致旅游学科难以为继。
旅游学科的第三次危机出现在2020年疫情爆发之后。
疫情爆发以来,旅游企业出现大面积的巨额亏损,就连华侨城这种上市以来从未亏损的大型国有企业,在2022年也巨亏100多亿元人民币。
整个旅游行业的巨额亏损,也直接冲击了旅游教育行业,报考高校旅游专业的学生急剧下降。
以国内南方某知名高校的旅游学院为例,现在每年只能招到200多名本科生(含调剂生)。其他一些不能调剂的高校,旅游专业招生人数就更少,一些旅游专业甚至直接被取消掉。
一位南方某知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资深教授认为,如果说前两次旅游学科危机的产生是因为内生力量(内部调整)引起的,那么第三次危机则是外生力量引起——除了疫情外,还有90后、00后对AI等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导致他们对旅游这种传统的、服务型学科不再感兴趣。
该资深教授表示,现在旅游学科正在悄悄地发生第四次危机,而这次危机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
据了解,近年来,上述南方某知名高校的旅游学院每年招收的200多名旅游专业大学生中,在完成了1年的学习后,开始是20-30人转学到非旅游专业,后来是30-40人转到非旅游专业,现在是最少50-60人转到了非旅游专业。而非旅游专业的学生则无一人转入旅游专业。而且,目前很多高校的旅游专业都存在这种情况。
此外,近年来,国内多个高校相继取消了部分旅游专业的招生,更是让上述资深教授感到忧虑——可能明年从旅游专业转到非旅游专业的大学生会变得更多,授课老师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工作量不足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6年南京大学开始申请撤销开始,截至2021年,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大学、湖南大学先后撤销了旅游管理专业。有学者认为,旅游管理等同类型专业,可能在未来几年会在985大学中被放弃。
2022年,酒管管理专业撤销数量较往年增长明显——该年,撤销酒店管理相关专业的高校猛增至11所。
更为重要的是,2022年高校新增的1641个专业中,没有一所院校增设酒店管理专业。
如果在打开抖音输入“酒店管理专业”,就会有若干个主播强烈建议你不要报考酒店管理专业。
职友集曾根据4.4万余份就业数据分析得出,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为酒店/旅游、餐饮、房地产、金融/投资/证券、物业管理/商业中心、互联网/电子商务等,占比分别为 25%、15%、13%、10%、9%和8%。由此可见,酒店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不高,人才流入其他行业的比率偏大。
此外,我国酒店行业人才缺口在百万以上,但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本专业就业率长期停留在20%-30%。由于工资水平、晋升机制、职业歧视等多种原因,大部分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都选择转行做其他工作。业界与学界之间的匹配失衡,让酒店管理专业日益式微。
在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航空服务与旅游管理学院讲师王光伟曾看来,从某个层面讲,2022年11所高校撤销酒店管理专业,或许只是一个开端。
酒店管理专业的撤销,也是国内高校旅游学科人才招生和就业难的一个缩影。
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会长、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保继刚教授在去年4月下旬召开的202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上曾公开表示,“本科院校招收旅游专业学生的院校总数在2019年达到最高,我们目前(2022年4月)统计到有招生的院校为515所,数量与2014年持平。特别是985院校招生降低幅度更大一些,这几年的本科生招生人数差不多降了34%。”
另据上述那位南方某知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资深教授透露,中山大学曾经对多个高校旅游学科毕业的大学生做过一项跟踪调查,毕业后直接进入旅游行业工作的人不到50%。5年后,这50%的人当中仍坚持在旅游行业工作的不超过5%。
在专业招生方面,既然现在的大学生对AI等信息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加上智慧旅游也成为了行业未来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学校是否能通过加大对旅游专业和信息技术相融合等办法,去吸引更多的人来报考旅游专业?
但这种做法,即便理论上没问题,也面临着不少的客观制约因素。
根据相关规定,高校要调整旅游学科教学和招生培养计划,必须经过教育部的批准;其次,高校旅游学科核心课程的指导性教材都由全国旅游管理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导编写,无法随意变更。
上述南方某知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资深教授认为,如果说以前的高校旅游教育对很多老师来说是一件很自豪、很有责任感的事情,那么现在很多的青年教师则只是为了工作量,为了饭碗,不再是发自内心地想搞好学科的建设。
在就业方面,以前的星级酒店(尤其是高星级酒店)工资高、工作体面,现在的酒店工资低、压力大;以前的景区虽然工作辛苦但收入高,现在的很多景区位置偏远,且工作辛苦收入低;以前的导游堪比“城市名片”,工资在整体国民收入的中上游水平,现在的导游工资低,跳(槽)得比猴快,甚至一度被评为十大差劲的职业之一……旅游行业工作岗位的社会感知美誉度每况愈下,是整个旅游业正在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
北方某高校的一位旅游管理专业资深教授认为,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好坏,取决于未来旅游业态变化和人才需求结构的调整。如果院校专业设置和教学质量能够跟不上这些变化和调整,那招生和就业依然不乐观。同时,旅游业发展表现出越来越强的融合发展态势,科技赋能状况越来越凸显,自然就会推动旅游业吸纳越来越多非旅游专业毕业生进入旅游行业。如果旅游专业毕业生不提升自己的竞争力,那在职位竞争中就很容易落败。
上述南方那位知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资深教授也认为,目前国内高校旅游学科的课程和内容,与旅游行业存在着结构性的错位。比如说现在很多景区都需要大量懂运营管理的人才,但我们的高校旅游学科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培养体系。未来几年,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取消旅游专业的招生。到那时,有实力的高校不再开展旅游学科招生,没实力的高校或将难以撑起旅游学科招生的门面。“现在高校的旅游学科招生和就业已经进入了一条死胡同,而且是越走越窄、越走越没有前途的死胡同。如果整个行业没有发生一个爆发性地发展,那么高校旅游学科的招生和就业就永远跳不出这个死胡同。”
随着旅游新业态不断出现,旅游服务质量、旅游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旅游业人才不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技能,而且要具备一定的适应新业态的策划能力和创新能力。如何优化旅游人才的培养方案成为了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摄图网
值得关注的是,一个新的旅游专业——体育旅游专业正在开枝散叶。
《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显示,新增备案本科专业名单以及新增审批本科专业名单中,太原工业大学、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四川旅游学院新设置了体育旅游专业。
据了解,上海体育学院曾于2019年获批体育旅游专业,是我国第一所开设此专业的院校。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体育旅游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体育旅游行业管理、市场开发与营销、项目策划与运营、休闲运动咨询与培训等综合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在上述那位南方的知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资深教授看来,在解决旅游人才短缺的问题上,社会教育机构也可以做的更多。
以前很多需要大学生才能做的工作,现在高职的毕业生就可以做。比如酒店的餐厅缺人,教育机构是否可以与人力资源公司、餐饮企业进行合作,按照酒店的用工需求对外招聘人员进行专门的定向培训,考核通过后再到酒店上岗?这样既解决酒店业用工荒难题,又解决了教育和就业相隔离的难题。
同时,高校是不是可以采取与旅游企业定向合作的机制?比如,学生入校后是不是可以和旅游企业签订相关协议,由旅游企业为学生提供助学贷款和生活费,大学毕业后到旅游企业工作满一定的期限,免除偿还相应的贷款和生活费。此外,在学生的课程和技能培养上,大学第一和第二年完成基础理论课后,从第三年开始是不是可以专注于相关技能的培养?
在上述那位南方的知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资深教授看来,稳定高校旅游人才招生就业的基本盘,需要各方有足够的力量去托底,去支撑。“现在,我们现在的旅游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真的到了要重构的时候了。”
上述北方某高校的那位旅游专业管理资深教授则认为,2023年旅游行业正在逐渐复苏,行业发展依然光明。相信疫情对旅游就业和招生的负面影响会随着旅游市场的复苏而缓解。
“这需要学生和学校共同努力。”这位北方某高校旅游专业管理资深教授说,作为学校,要不断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更新旅游专业知识体系,完善旅游专业能力体系,突出教学与实践、教学与科研之间的有效融合,实施更务实、严格的教育质量监管,采取更灵活的人才政策,形成更重视人才的发展环境,显著提升办学实效,真正提高教育水平。只有旅游专业教育水平显著提高了,旅游专业教育才能不仅有效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而且还能不断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毕业生,不仅能够依托已有的旅游企业实现就业,还能通过创业吸纳更多专业人才的就业,从而实现就业型人才培养与创业型人才培养并行的教育模式,从而推动旅游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
来源:品橙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