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扶贫工作怎么干?看河南探索出六种“打开方式”

发布时间:2020-11-18     责任编辑:王璐      来源:     浏览次数:

河南省建档立卡之初有53个贫困县、9237个贫困村、698万农村贫困人口,贫困人口总量居全国第3位。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河南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聚焦“三山一滩”贫困地区,坚持把旅游扶贫作为产业扶贫的重点,创新模式、精准发力、定向施策,取得了明显成效。2016年至2019年6月,全省旅游业带动脱贫达32万人,人均年增收3500余元。

在此过程中,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探索出了六种模式:

一、景区辐射型,力促群众增收脱贫。

重点利用 3A 级以上景区辐射效应,通过吸纳剩余劳动力、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旅游接待等方式,促进景区周边贫困村脱贫致富。郑州新密市依托良好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建成包括伏羲大峡谷、三泉湖、红石林三个4A 级景区及一个红色革命教育基地——中原豫西抗日纪念园 ,辐射带动直接就业2173人,其中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脱贫1046人。

焦作修武县借助云台山景区品牌效应,全县发展各类宾馆酒店 652 家,床位达 2.5 万张,其中景区周边三个山区乡镇家庭宾馆 517 家,占全县 79.3%,床位 18277 张、占全县74.9%,352 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旅游实现脱贫。洛阳栾川县重渡沟生态旅游示范区周边 6 个贫困村,依托景区开办农家宾馆 320余家,从业人员达 5000 余人,目前已脱贫 512户 1884人,贫困发生率降至 0.91%。

二、公司合作型,确保收入持续稳定。

采用“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鼓励农民以土地、林地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入股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同时引进专业旅游运营公司,共同发展乡村旅游及相关产业,提高资源的附加值,让贫困户成为最大受益者。

一是政府引导农户成立合作社,代表农户利益与有关龙头企业进行合作,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三门峡市卢氏县管道口镇新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 75 户 263 人,贫困发生率 22.4%。卢氏豫西大峡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建设旅游扶贫基地,带动贫困户 20 余户脱贫;探索租金、薪金、股金的“三金”模式,带动 80 多户农户和 20 多户商户发展旅游产业, 50 多名群众在景区务工,实现整村脱贫。

二是成立公司,以业主为投入主体、建设主体、运营主体,带动当地贫困村、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服务等持续受益。嵩县天桥沟村引进洛阳林安露营有限公司、嵩南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共投资 2 亿元左右,流转土地 1204 亩(含荒坡地),群众土地资产收益 71.8 万元,建设木屋别墅 50 套、度假公寓 280 套、冰雪乐园等项目。2018 年安排 20 余人到洛阳林安自驾游营地直接就业,其中建档立卡户 9 人年收入 1.9 万元;发展 17 家农家宾馆,年收入均在 3 万元左右,带动贫困户 4 户 16 人实现脱贫。

三、民宿引领型,拓宽增收致富渠道。

坚持以民宿发展为引领,先后组织开展 20 个批次 30 余个县(市)的“民宿走进”活动,搭建增收脱贫新平台。截至目前,全省共落地民宿项目 275个,投资总额 87.5 亿元,新增床位 3500 张,直接收入 1.68 亿元。第五届全国民宿大会在河南成功举办。

鹤壁市淇县凉水泉村是省级贫困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34 户 66 人,同时也是以石头古民居为特色的中国传统古村落。2017 年,河南中旅集团先后投资 1.8 亿元,精心打造“石光院子”“花田木屋”“悬崖竹屋”民宿品牌,探索出一条以“旅行社+景区+古村落+产业扶贫”的乡村民宿发展模式,实现了政府放心、群众满意、企业收益的目标。去年,该村户均年增收 2.8 万元以上,贫困人口全部顺利脱贫。焦作市修武县将民宿产业作为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的突破口,加快实现小民宿带动大产业、助推大发展,全县共建成民宿集群和村落 6 个、精品民宿 43 家、房间数 472 间,其中“云上的院子”等一批民宿成为全县旅游的新名片。目前,该县通过民宿产业带动985户3520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年人均增收6000余元。

四、产业融合型,培育丰富旅游业态。

树立大融合理念,全力推动农旅、林旅、体旅等融合发展,培育特色鲜明、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业态和产品体系,扩大旅游扶贫带动效应。目前已打造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 450 个、生态旅游示范镇 132 个、休闲观光园区 150 家,有力推动了旅游扶贫提质增效。信阳市新县将旅游作为乡村振兴主抓手,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特色产业为根基,以美丽乡村为载体,大力培育农业农头企业,建成“旅游扶贫·多彩田园”创业示范基地 86 处,有 3.5 万贫困人口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受益,占贫困人口的 84.3%。南阳市淅川县坚持全域兴旅理念,把旅游作为扶贫的长线产业来培育,以融合发展为主要路径,以品牌打造、精品培育为重点,目前已培育乡村旅游村 36 个、乡村旅游产业园 40 家、乡村旅游示范户 500 多户,带动全县 1615 户 6386 名贫困人口走上乡村旅游发展之路。今年 2 月,该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五、易地搬迁型,搭建增收脱贫平台。

把群众易地搬迁后闲置的土地和房屋等资源,统一打包流转给公司经营使用,大力发展旅游项目,积极探索农民、村集体、旅游公司利益联结新机制,为贫困群众增收脱贫搭建平台。商城县伏山乡东部里罗城景区辐射周边余子店等五个贫困村,共有建档立卡户 808 户 3176 人,贫困发生率 33.6%。2008 年,政府将里罗城景区内五个村中分散居住的 87 户 312 名贫困人口搬迁至余子店新街统一安置,同时引进大别明珠田园旅游综合体项目,积极探索创新旅游扶贫模式。项目公司与村集体签订合作协议,将易地搬迁后农民闲置的1000 余亩土地和 60 余间房屋集中起来,发展乡村民宿、创意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康养农业等新业态。公司每年向村集体支付费用,群众以在旅游公司务工和资产入股的方式获得薪金和股金收入。目前,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 20 万元,87 户 312 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致富。

六、村景一体型,发挥旅游带动效应。

依托优美山水资源,注重推动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拉动游客增长,力促群众增收。嵩县三合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132 户 425 人,该村依托原生态、纯天然的山水资源,建成集旅游、观光、休闲、写生、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大型写生基地,打造黄庄乡手绘小镇。先后与省内外 50 多家美术培训机构签约,接待美术写生学生,日接待规模 450 余人次,收入近 3 万元,最高日接待量近千余人次,带动当地 60 余人从事旅游接待,实现人均增收 1400 元左右。截至2019 年 12 月,全村已脱贫 124 户 408 人。

新县田铺大塆是别具特色的传统村落,房屋和周围山水自然环境相互映衬,中原文化、楚文化、徽派文化交相辉映。近年来,该村依托独具特色资源,大力实施乡村环境亮化、绿化、净化工程,打造河南省首家“创客小镇”,吸纳贫困人口 120 余人就业,人均年增收 2.6 万元。兰考县张庄村依托“梦里张庄”的示范引领作用,挖掘红色文化,鼓励村民对房屋进行改造,发展“梦里张庄采摘园”130 多亩,实现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家门口致富。三年来,共接待游客 2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1200 余万元,带动 110 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来源:文旅中国

海洋之神590登录入口 Copyright©2017-2022   河南旅游研究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信息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