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由负转正,市场活力增强,国民经济延续稳定恢复态势。这其中,夜间经济因其强劲的消费促进作用,以及对商业活力的巨大激发作用,进一步成为国内各城市提振经济发展的重点。
夜间经济回归 激发消费潜力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我国各地夜间经济正“强势回归”,文旅深度融合,消费更具活力,文化赋能、科技“加持”,夜间经济“亮起来”,进一步激发我国消费潜力。
中国旅游研究院在日前举办的“2020中国夜间经济大会及发展论坛”上发布的《2020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报告》显示,85%以上的受访者表示夜游意愿强烈。根据不同出行距离的夜间游客量监测,细分市场回暖加速,都市、近郊、省内夜游热度高。夜间旅游市场复苏快于本地夜生活,2020年国庆期间游客夜间消费金额和笔数占比均高于全国居民水平。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戴斌:就是三句话,我们叫旅游消费的信心已经全面恢复,旅游消费的动能正在全面集聚,旅游经济正在进入全面复工复产复业的新阶段。夜间集市、夜间演艺、夜间街区等等,已经恢复到了往年的几乎是同比的水平,有的还有比往年还要增长。
从供给看,夜间经济形态含扩了夜景观光、街区夜游、景区夜游、夜市夜宵、夜间演艺、夜间购物、夜间集市,以及夜间文化场所的休闲活动等多种形式,不断丰富提升夜间旅游文化业态的过程,就是加强旅游产品供给的过程。
从消费看,夜间经济是对文旅消费的时间延伸和空间拓展。加强夜间经济供给就是促进夜间消费,激发夜间消费可以倒逼夜间产品的供给,两者相得益彰。
中国旅游协会常务理事 吴国平:夜游的要义还是要让无形的文化变成有形的体验。让流量变成留下的留,留量就是要让大家留下来。更重要的是要把网红变成永红,就是这个地方不是一时的兴旺,要让它变成永远是游客心目当中一个必须去的地方。
从市场需求出发,从客群需要出发,各地夜间经济的项目、类型也在不断创新。潮流夜市、文创集市、行浸式夜游正在成为城市夜间经济发展的重要“活力因子”。
河南开封建业七盛角企划部 张冰:通过这次的换新升级,七盛角的这个客流量比过去翻了十倍以上,包括我们整个这个文旅商业街的营业额也翻了十倍以上。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要求,到2022年要建成200个以上的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进一步挖掘市场潜力,促进消费升级。
除了“吃喝玩乐” 文化让夜间经济更有味
《2020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报告》同期还发布了夜间经济榜单。和2019年相比,2020年夜间文化演艺涵盖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传统剧目实现创新和突破,新晋剧目更加潮流,更加贴近市场。营造出市民和游客可触可感的消费场景。
陕西旅游集团打造的大型实景演出《长恨歌》,连续两年获评观众喜爱的夜间演艺。《长恨歌》也是全国第一个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恢复演出的室外演出剧目。短短七个多月,实现1.8亿元的收入,实现了疫情防控和安全演出零失误,这和陕旅集团、华清宫文旅常年坚持标准化生产和服务大有关系。为确保 2020版《长恨歌》顺利开演,演员们迅速回归舞台,戴着口罩训练,投入1000万元更新演出设备和道具,用以创新和提升。演出现场有500名服务人员和技术人员,从台下2500多名观众的入场退场,到台上演员的表情、体态、舞美,每一个细节都在严格的流程标准下完成。
陕旅集团华清宫文化旅游公司党委书记 姚新垣: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可以说推到了观众的面前,我总结这个剧,就是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在文化和旅游部和陕西省政府的支持下,陕旅集团十四部舞台演出和文化剧目联动惠民活动,《长恨歌》同期推出多项优惠政策,在10月2日—6日开启了3场演出,从晚上7点到11点,连续为观众奉献精彩演出。
陕旅集团华清宫文化旅游公司党委书记 姚新垣:1.8亿元的收入,两千多万元的税收,我们可以看出来它对财政收入上的一个支持,为拉动夜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传统剧目实现创新和突破,新晋剧目更加潮流,更加贴近市场。营造出市民和游客可触可感的消费场景。在海南,围绕《红色娘子军》打造了全新的红村服务街区,具有海南民族特色的船屋、骑楼、民居一一呈现,仿佛让人穿越回80年前的海南;在河南,郑州的《建业电影小镇一路有戏》行浸式演出让观众、游客和演员融为一体,互动感十足;在古城开封,新打造的七盛角民俗街新国潮演艺主打微演艺,这种城市和街区微小嵌入式的夜间文化艺术演出,灵活多样,现场火爆,每天客流量都在上万人。
中国旅游研究院大数据调研显示,城市夜生活体验成为游客目的地夜游首选;文化艺术场馆、电影院、剧场、夜市、集市被认为是最有吸引力的夜间消费场景。2020年8月景区夜间游客量是1月份的1.76倍;8月夜市游客量是1月的1.91倍;5月商圈夜间游客量首次超过1月;超过八成的受访者表示夜间文化需求、休闲需求、消费需求基本可以得到满足。国内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批深受居民和游客欢迎的夜间文旅项目。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公司董事长 景小勇:它一定有一个从娱乐到审美的一个提升,文化的内涵,地域的特色,人文的精神,向夜间演艺当中注入,肯定要往这个方向走。
从全国范围来看,文化消费和旅游休闲是夜间经济的重要内容,但远不是夜间经济的全部,“文化+”“旅游+”是放大夜间经济效应的必由之路。下一步我国将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夜间文化生活地标,挖掘夜间经济发展的巨大潜能。
数字科技赋能 夜间经济行稳致远
“重燃”的夜间经济,如何才能行稳致远,发展中又面临哪些难题?该如何破解?来听听专家和业内人士的分析。
世界范围内发展夜间经济,已成为城市实现经济复兴、展现文化底蕴的新引擎,但我国城市发展夜间经济目前还有产品结构单一、缺少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等不足。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戴斌:我们要防止两个方面的倾向,一个倾向就是一哄而上,就要求我们不能简单地抄袭模仿,第二个就是坐等机会来。
实际上,我国发展夜间经济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以餐饮、购物、夜游等为主要形式的产业形式已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康养、文化、休闲、健康等消费存在的市场缺口也日渐成为夜间经济不可忽视的方面。关注精神需求、创新夜间经济业态、服务与产品,是我国城市进一步发展夜间经济的突破口。
从政策层面上看,已有不少城市为促进夜间经济做出探索。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统计,截至2020年10月1日我国共出台夜间经济高度相关政策共计197项,其中以夜间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共82项。2020年前三季度出台夜间经济高度相关政策数量和出台主体数量都是2019年全年的近4倍。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戴斌:所以我说从供给侧到需求侧,到我们业态,到这个旅游从业人员的这个变化,都体现一种新的动向,所以我们这次特别提出来,就是要用数字来赋能,用场景营造来带动夜间经济的发展。
另外专家和业内人士还提出,夜间经济如何布局、运作,如何强化服务,如何加强管理等,都需要纲领性的规划。科学规划的作用首先体现在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优化上面。另外在夜间经济出行、规划、服务等多个层面,游客和专家也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来源:中国旅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