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带队考察调研杭州、温州、台州、扬州、阜阳、亳州、郑州等城市的夜间旅游、智慧旅游、主题公园、主题小镇、数据中心,并多次与地方领导和企业家举行专题座谈,现将调研成果《我的小康旅游城市梦》分享如下。
我的小康旅游城市梦
(2020.9.17—10.12,杭州、阜阳、郑州)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戴斌
各位领导,同志们,
城市是重要的旅游客源地、中转和集散地,也是独立的旅游目的地,在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和旅游强国战略中都扮演着不可替代的关键角色,发挥着是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据中国旅游研究统计调查所测算,2019年城镇居民出游人数为44.7亿人次,出游花费4.75万亿元,占国内出游总量74.4%和旅游总收入的83.6%,增速分别高于农村居民0.4和1.5个百分点。2019年,都市旅游(不含10公里以内的都市休闲)人数为36.5亿人次,相当于同期国内游客人次的60.7%。即便是乡村旅游,其游憩空间也多附着于都市,2020年1-8月,出行距离为10-50公里的乡村游人次占总数的61.2%。随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思考新时代城市旅游发展理念,谋划“十四五”期间和更长时期的城市旅游发展战略,无疑具有十分明显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我希望全面小康社会的城市旅游步伐能够从容一些,行稳方能致远。多听听生于斯、长于斯、世居于此的人民的声音,毕竟他们才是这块人空间的主人。无论是工作旅行,还是度假休闲,我都喜欢到江南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那里有诸多现代化进程中仍然保持传统风韵的名镇名村,如西塘、青浦、甪直、周庄、乌镇等,我很是喜欢。山清水秀之所处,人文荟萃之所在,有繁华的记忆,也有幸福的今天,成百上千年来从未间断过成长与进步的历史。政府不会因为旅游业而改变其既有的发展模式,更不会强制居民搬迁。居民也不会为了吸引游客而改变其既定的生活方式。游客来或者不来,城镇就在那里,也是我常说的“人的连接是最好的旅行”“万丈红尘最温暖,寻常生活客自来”。从世界范围来看,这样的城镇还有很多,荷兰的羊角村、法国的普罗旺斯、意大利的五渔村、日本的鬼怒川、阿根廷的老虎滩,正是因为这份淡定从容的坚守,才让世居者不离开,旅游者常来访。他们深深知道,吸引游客到访的可能是自然风貌和历史文化,而决定游客体验感和满意度的则是本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如果因为旅游而让这里的人间烟火气变淡了,甚至原住民都搬出去新居,任由外来的行商坐贾把原来的住宅变成了商铺,就像到处是“一米阳光”的丽江、随处可见翠翠的凤凰那样,终是要为新时代的旅游者所摒弃。
那里有很多历史文化名城,如温州、台州、绍兴、嘉兴、扬州、苏州、无锡、淮安、镇江等,星罗棋布,守望相助,共享繁荣,我很是喜欢。这些兼具人文底蕴、经济活力和交通便利的中型城市,无论是地理尺度还是人口密度,都是宜居宜商宜文的美好生活空间。从近年来地方党委政府的发展规划和社会共识来看,一个突出的感受就是在关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重视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与中西部地区不同的是,这些城市的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的动力是内生的,是嵌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以市民的文化权益和国民的旅游权利为导向的。他们重视高等级自然和人文景区、高星级酒店和度假村、旅游节事和文化项目的建设,也重视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公共服务的便利化。他们重视政府在旅游发展规划、顶层设计和引导性投资中的积极作用,也重视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强调各类市场主体、社会机构和社区居民的共商共建共享。他们重视游客的消费需求和旅游市场的基本规律,却不会单纯地迎合市场,以低眉顺眼的姿态和哗众取宠的创新去博取眼球。上个世纪后二十年的入境旅游和新世纪前二十年大众旅游的发展经验表明,当且仅当旅游开发的步伐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协调一致,城市旅游才是走出一条内涵式可持续发展路子来。相反,那些以旅游城市之名,把旅游置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所不能的地位,靠政府强力推动的大干快上,以为靠着几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策划案就能够吸引游客和投资,最终只会落得个一地鸡毛。
那里有上海、杭州、苏州、宁波等一线和准一线城市,她们和北京、广州、深圳、成都、重庆、武汉、香港等大都市一道,构成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亮丽的风景线,我也很是喜欢。国际化大都市及其所代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上海市刚刚评出了六大文化和旅游地标,包括最有温度的生活秀带——杨浦滨江、最潮的旅游线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场馆、最酷的空中书店——朵云书院等,无不指向可触可感的当代生活场景。杭州呢,也在西湖十景的基础上,于上个月发布了“数字经济旅游十景”,包括机器人小镇、云栖小镇、图灵小镇等。听说还在寻找“杭式生活”的新十景,不知道有没有阿里巴巴的达摩堂、之江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世界旅游博物馆,有没有良渚遗址、西溪湿地、塘栖古镇和外婆家。抛开这些具象的“种草”“打卡”地,国际化大都市更以全球化的金融、商贸、物流中心,数字化和先进制造而吸引全世界的商务人士到访。商务旅行者并不是我们想像中的那样只从机场到酒店再到会议室的三点一线,也不是只有谈判和宴请,他们同样会精心打理自己的生活,会体验异国他乡的质感与调性。从戏剧场到菜市场,都可能他们流连忘返的空间。一个多元文化和异质共容的国际化大都市,更容易滋养并包容文化和艺术的创新。我们可以在黄浦江边看到盛装的马术表演,可以去杭州转塘的当代艺术展的现场,看看“一座别墅和一座庙”里到底有些什么,可以听小百花越剧团经典的《梁祝》和《红楼梦》,也可以听彩虹室内合唱团原创的《阿妹》。未来的城市旅游形象可能不再是哪个权威机构给你贴个“最佳旅游城市”“休闲之都”这样的土味标签,也不是某个打卡的地标或者种草的线路,而是连结历史和未来的质感,也是活在当下的性感。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希望全面小康社会的城市旅游规划能够谦卑一些,在实践中少一些理性和知识,多一些感性和常识。城市演化的历史告诉我们,人类最早是为了军事防御、经济发展和巩固统治中心而兴建城市。1933年8月,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第四次会议通过《城市规划大纲》。十年后,法国建筑师柯布西耶完善为《雅典宪章》,把游憩与居住、工作和交通并列为城市规划的四大目标,这里所说的游憩更多是市民休闲的视野。从公共绿地、社区公园、文化中心,到城市公园、郊野公园、主题公园,再到国家公园、国家文化公园,乃至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地,这是一个市民游憩生活在空间不断扩展的过程,也是从空间意义上的休闲和时间意义的旅游相互促进、自然演化的过程。由此我想起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差序格局”,还有哈耶克的“扩展秩序(The Extended Order)”,两者都强调人类社会成长的复杂结构,总是介于本能和理性之间,使得包括城市在内的文明演化成为可能。可是展开今天众多的城市旅游研究成果、发展规划和项目策划,看上去似乎有理论,也有技术,却在有意无意间疏离了常识,更离开人间烟火的生活场景。如果理论只有小圈子相互吹捧,如果规划不能让民众理解、有感和认同的话,怎么可能落地并持续发展下去呢?相反,只要理论是来自于实践,只要发展是为了人民的文化权益和旅游权利,只要发展紧紧依靠人民,都市旅游就能够回答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之问。
经济欠发达和旅游后发展地区的城市,由于消费基础的薄弱和创意、投资、运营人才的缺乏,文化建设不能上来就搞产业“大跃进”,尤其不能搞那些看上去很美却落不了地的规划。可能受影视剧和媒体宣传的影响,很多地方喜欢建类似金门大桥、伦敦眼、艾菲尔铁塔、迪拜塔等地标建筑,或者国家大剧院这样的文化工程,喜欢引进迪士尼、环球影城这样的大项目。不是不可以建,而是要与城市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比如上海浦东、重庆两江、广州“小蛮腰”、北京“中国樽”等。对于绝大多数城市而言,现阶段的关注重点应是广大市民日益增长且不断变化的公共文化需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选址要便利,项目要接地气,内容要让社区居民有获得感。“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立场”“民众获得感”,是习近平总书记经常提及的词汇和关心的话题。我们搞基本建设和社会建设,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不仅是为了发展生产力,更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追求和崇高理想,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最高理想目标。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答记者问时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中国旅游研究院正在与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一起研究本省的“十四五”旅游发展规划,重点内容之一是如何促进阜阳、亳州、宿州、蚌埠等皖北城市的旅游目的地建设,从而促进全省旅游业的均衡发展。我和课题组的同志说,不能就旅游谈旅游,而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主客共享的这篇大文章做好。着眼于城乡居民的休闲娱乐需求,把当地的休闲空间规划好、建设好,把公共文化完善好,让城乡居民有得玩,也玩得起,城市旅游的市场基础也就慢慢成熟了。有了休闲的空间和文化消费的内容,城乡居民的生活幸福感和城市认同感才可能得到有效提升。一座城市哪怕有再多所谓的旅游资源和历史传统,如果本地市民没有获得感和认同感,是断不可能成为一流旅游目的地。在各地调研、座谈和讲课时,我经常和地方领导同志说,景观之上是生活,休闲之后是旅游。目的和手段不混淆,目标和过程更不能颠倒了。本地居民的休闲消费起来了,旅游投资和项目建设就有了高频率的消费基础。等旅游目的地建设到一定程度,又会反哺市民的休闲生活,一个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间才会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现在一些城市和村镇,本地居民的文化权益和休闲需求尚没有得到充分保障,就想以资源换市场,动不动就搞几十亿、上百亿的旅游大项目,是违背客观规律,要吃亏的。
同志们,朋友们,
我希望全面小康社会的城市旅游主动对接国家中心城市和区域枢纽城市建设,引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支撑旅游强国建设方略。国家中心城市是国家城镇体系中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国际交往等方面具有战略引领和较大区域辐射功能的城市。目前已有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共九座城市,通过《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等国务院文件获批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胜利,国家中心城市、都市圏和城市群将在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促进公共文化均等化和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发挥更加重要的力量。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长假,前四天的游客平均出行距离222公里,在目的地平均游憩半径14.6公里。如果没有航空港、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网络的支撑,这么长距离的出游是不可能的。初步研究结论表明:国民的外出旅游的休闲度假属性正在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的文化休闲供给力度进一步极化。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城市作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商业环境的完善,其旅游客源地、目的地、中转地和集散地的角色会进一步凸显,旅游要素还将进一步积聚。从这个意义上说,抓好了城市旅游,就抓住了区域旅游发展和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牛鼻子。
在空间规划、生产力布局和项目建设的基础上,中心城市的旅游目的地建设和旅游经济体系的完善,应当以艺术引领,科技支撑,培育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间。从全球范围看,伦敦、巴黎、罗马、柏林、阿姆斯特丹、纽约、东京、新加坡等大都市,之所以会成为世界级城市旅游目的地和消费中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拥有一流的文化机构和艺术表演团体。无论是大英博物馆、卢浮宫、古根海姆美术馆,还是爱乐乐团、时装趋势发布、建筑双年展、电影节,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天文领域科学会议和留学生教育,都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探索人类文明发展的未来可能。从我国近代历史上看,南京早在1928年就提出了“农村化、艺术化和科学化”国际化城市建设思路。作为近代中国“第一个按照国际标准,采用综合分区规划的城市”,南京的规划方案虽然并没有得到落实,但是其城市规划和发展理念仍然值得借鉴。“农村化”即田园化,注重工商业布局与农业布局交织,空间不能都填满了,要有一定的留白;“艺术化”强调的则是城建应当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中国的城市要有中国的味道;而“科学化”则是要借鉴此前西方的科学规划城市的经验,并用现代化的建设材料和施工方法完成城市更新。事实上,除了空间规划、交通网络和生产力布局等硬件,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戏剧场、电影院、书店等文化空间,以及餐饮店、咖啡馆、美容店、购物店等商业环境,及其承载的城市口味与调性,同样是城市旅游的底层器件。正是从这个基本观点出发,我和中国旅游研究院课题组展开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研究》时,对于文化、新闻和宣传系统之于旅游形象建构、推广和更新的作用,进行了专题、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在城市和国家旅游形象建构过程中,文化、艺术、体育、行政机构及其所开展的活动所起到的作用,比旅游部门要大得多,也持久得多。也因为如此,我们希望在党委和政府的层面上定期研究主体形象、宣传推广、文化和旅游融合的重大项目建设,并形成机制。当然,作为专业机构,旅游系统也要有意识并有能力提出专业化的意见与建议。
中心城市的旅游发展,离不开都市圏历史文化名城、副中心城市和主题小镇的支撑。根据《郑州都市圏交通一体化发展规划(2020-2035)》,通过机场至高铁车站等城际铁路、郑开城际延长线、郑许市域铁路,濮卫、许信、兰原、沿太等等高速公路,以及关开科学大道和沿黄快速路等项目,将打造一个世界级的“轨道上的都市圏”。通行的便利将进一步彰显公共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规模经济、密度经济和协同作用,诸如大剧院、文化中心等等成本项目,因为更多的人共享而实现盈亏平衡,甚至会带来更可持续盈利。城市在地化消费基础的扩大,为迪斯尼、环球影城、野生动物园这样的大型主题公园的引进,以及本土大型文化休闲项目的研发、建设和运营提供了现实可能。从世界范围看,除了博彩业支撑的拉斯维加斯,人口密度小、地理位置偏、经济活力弱的城市,要想成为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口本就是旅游目的地建设现实竞争力。城市规模的扩张和经济活力的增强,才能促进高素质人口特别是年轻人的净流入。一个年轻人进入和聚集的城市,才可能有生生不息的文化创造力。我参加过历年在郑州举办的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每次旅游推介都是以少林功夫和豫剧等传统文化为主,展览展示的也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直到有一天我在舞台上看见了街舞。几十名年轻人在舞台上,在场馆中,在我们的身边随着潮流音乐而尽情欢悦,他们阳光、帅气、朝气蓬勃,我满眼欣喜地看着他们,看着无限的生机与未来。旅游是异国他乡的美好生活,人们千里万里来到一座城市,怎么可以只让他们回忆逝去的繁华呢?得让他们感受现实生活的美好和触手可及的温暖啊!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城市旅游固然要慎终追远、传承文明,更要面向未来、创造文化。
中心城市的旅游发展,离不开辖区内县域中心城镇的积极作为。当代旅游指出除了城市,还有乡村。事实上,乡村旅游正处于蓬勃发展的上升期。除了城里人下乡,还有农村人进城,也即广大农村居民开始成为旅游消费市场的新兴力量。就在这个国庆节和中秋节叠加的假期,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自驾出游,甚至远行到新疆。当然,现在还是发展的初级阶段,近程旅游和本地休闲还是主流。作为现代城市和传统乡村联结点的县城和中心城镇,在国家旅游发展空间布局和产业升级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关键角色。在此时代背景下,一些有全国意义的县域旅游发展探索和创新实践很值得我们关注。上个月我在安徽的阜阳和亳州两个城市调研,人口第一大县临泉的长官杂技小镇、格林童话主题公园和魔幻动物园,涡阳县的天静宫、义门古镇,亳州市的康美中药城、华佗百草园、古井无极酒窖等项目,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所谓的国际标准或专家眼光来看,有的项目可能还不够精致,不够时尚,但是对于170万本县城乡居民,对于周边省市数千上亿人口的文化休闲和旅游消费而言,几十元门票玩上个大半天,足矣。在与当地领导交换意见时,我说发展旅游不能只看山山水水和文化遗产,更要看到本地的人口优势,否则就会得出“平原地区没有发展旅游的资源”这样的错误结论。不要动不动就请什么一流专家来策划和指导,而是适应地方经济社会文化旅游发展的现实需求,充分发挥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当地企业家的创造性。一定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而不是动不动就搞“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的小圈圈。有时候,那些似乎野蛮生长的项目才是最有生命力的。上来就是这个理论、那个规律,就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反而容易把创造的火花熄灭了。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希望全面小康社会的城市旅游的发展理念能有更多的包容,在满足高端客群的品质诉求的同时,尽最大努力去关注最大多数人的文化权益和旅游权利,包括本地市民和外来务工者,也包括那些身体和心理不便者。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神生活和文化消费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性必将进一步上升,成为国民消费升级的重要标志。文化消费作为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丰富游客深度体验的重要途径,持续为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新动能。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全国文化消费数据报告》,超过九成的受访者表示文化消费比衣食住行等物质消费更重要,或者同等重要。这意味着阅读、朗诵、影视、戏曲、音乐、舞蹈,甚至喝咖啡、逛博物馆、打电子竞技,诸如此类在老一辈眼中“不能当饭吃”的事项,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刚性需求。调查表明,超过八成的受访者在外地旅游时参与和体验了当地的文化活动。这意味着公共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创新可以极大提升城市旅游的竞争力,也可以有效丰富旅游项目、产品和服务体系。今年疫情期间,一则湖北农民工在东莞图书馆的留言刷屏了:我来东莞十七年,其中来图书馆看书就有十二年……今年疫情让好多产业倒闭,农民工也无事可做了,选择了回乡。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识惠东莞,识惠外来民工。东莞图书馆官方微博随之转发原稿图片,表示“我们一直在,等您再来”。在人社部门的帮助下,这位坚持读书的农民工获得新的工作,并可以继续在图书馆阅读了。在我看来,这样的充满温情的文化互动和网络传播,远胜那些巨资明显打造的城市宣传片:一个如此重视外来务工人员文化生活的城市,才是包容共享的世界旅游目的地题中之义。
旅游是人类长存的生活方式,是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和语言障碍者的基本权利,更是包括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共同责任。尽管我国已经有超过2亿的老年人和8000多万残疾人,但是在互联网社交平台和旅游行业媒体却很少听到他们的声音。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环境成长起来的“后浪”相比,他们长期徘徊到“说走就走”的智慧旅游和“零负团费”劣质旅游的边缘。很多时候,他们不是不愿,而是没有能力享受5G、TOT、AI这些不明觉厉的现代科技。对于很多退休老年人来说,旅游不过是多了几次和同龄人去郊区交往交流的机会。对于生活在乡下的父老兄弟呢,旅游可能就是进城看一天的热闹至于是不是自驾,有没有移动互联网发朋友圈,却不是那么重要的事情。他们的需求也许不那么高端,也可能代表不了未来,但他们是我国60多亿旅游人次的大多数。在即将到来的小康旅游时代,一个都不能少的大多数。
疫情期间,无所不在的数字化更是成为人们居家生活和外出旅行的基本技能。而呈现在互联网平台上“人在冏途”的父辈们,总是在一遍遍拷问我们快步前行的灵魂,一个只关注年轻人喜怒哀乐的旅游经济体系是小康旅游的全部吗?上周CCTV新闻联播有条值得关注的消息,国家卫健委公布了工作方案,要求基层机构定期对老年人开展认知功能的评估。这是一个从善如流的好案例,也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具体落实。从现实来看,这样的消息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一个不能在理念上引领未来发展方向的城市,不能成为世界级的旅游城市。一个不能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城市,也不可能成为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旅游城市。一个不能让民众有参与感和获得感的城市,也不可能成为承载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旅游城市。
让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坚持融合发展,坚持多元包容式增长,系统谋划“十四五”期间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旅游业融合发展和旅游强国的战略举措,为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城市旅游的高质量发展而努力奋斗。来源: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