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推动网络安全教育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深度融合,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4月16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学院、体育学院党总支组织部分党员及学生代表赴中国网络安全科技馆开展以“网络安全+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沉浸式党日活动,融合专业讲解、场景体验、对策研讨,引导师生筑牢国家安全意识,感知科技赋能下的安全治理新格局。

溯源·探新:从历史到前沿的网络安全之旅
师生们首先穿越科技馆“Hello World”网络时空长廊,系统梳理网络安全技术从密码学起源到量子通信技术,从传统窃密手段到AI深度伪造攻防的发展历程。在“强网初心·红色记忆”展区,隐蔽战线党史故事与当代网络攻防案例交织,生动诠释了“网络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战场”的深刻内涵。
实践·思辨:场景化体验中的风险与应对
在“万维之旅”互动区,师生通过模拟演练,直观感受新质生产力在网络安全防护中的关键作用:排查180余个隐藏在“反偷拍挑战屋”的摄像头,学习公共空间隐私保护技巧;通过连接模拟恶意手机充电桩,强化移动终端防护意识;化身快递员破解智能柜系统漏洞,探讨物联网安全与物流数据治理的协同路径。
对话·赋能:师生共议安全与发展新命题
活动尾声,师生围绕“数智时代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创新”展开研讨,提出“三融”教育构思,即将国家安全融课程思政、融实习就业、融社会服务。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宣传统战委员、“双带头人”教工党支部书记张秋燕表示:“网络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前沿阵地,更是高校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融合的重要切入点。我们要以‘双融双促’为行动纲领,打造‘党建+国家安全教育’的红色引擎。”
人文学院党总支宣传统战委员、郑州市课程思政比赛特等奖获得者房媛老师表示:“文科教育不仅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更是国家安全意识培育的土壤。我们将在经典文本解读中融入网络安全思辨,让文科课堂成为筑牢国家安全观的‘软防线’。”
2024级旅游外语学院商务英语二班学生王阳静感慨:“科技馆时空长廊沉浸式的体验,让人瞬间从现实世界穿越到网络空间。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通过这次研学活动,让我深刻认识到,在全球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下信息安全对国际贸易,特别是数字贸易的重要性。”
此次主题党日活动以科技馆为“立体教材”,创新构建“党建链”引领“教育链”、赋能“创新链”的育人模式,推动国家安全理念从理论认知到实践自觉的转化,为培养兼具国家安全意识与数字竞争力的新时代人才注入红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