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普通话的缘分
(基础部刘艳晓)
我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从小学到高中,在农村的学校里,老师都是讲带着地方口音的所谓普通话,所以上大学的时候,因为说不好普通话而一度苦恼。所幸的是,郑大不太强调普通话,我也不是师资班,所以普通话并没有被强调,再加上看到身边高年级的老乡说的普通话既不标准又很作,当时心里的想法是说普通话是忘本,忘了家乡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我心安理得地说着自己的话,大学四年,既既没有学会普通话,也大致忘了家乡话,所以一直说着介于普通话和家乡话之间的、身边的人能听懂的话。
阴差阳错,大学毕业之后竟然到学校教书。第一次上讲台的时候,一方面紧张说话的语速不断地加快,另一方面普通话又不是很标准,所以学生听得很蒙,我自己也很尴尬,想要找个地缝钻进去。在这种情况下,不得已就逼着自己开始学习普通话。
学习普通话,从听新闻联播开始,跟着播音员不断地重复对方说过的,曾经因为“焦点访谈”四个字的发音,我爱人笑了好久,“访”字是二声,向上扬,我却转弯读成了三声。通过这个例子,我知道二声(阳平)是我的短板,于是重点训练这一部分,看了一些普通话发音标准的书籍,同时在生活中利用一切机会和身边普通话比较好的同事沟通交流,一学期下来,普通话勉强过关。
如今,我喜欢上了普通话,业余时间建了一个微信读书,吧,每天在群里和大家一起诵读经典作品,坚持了几年下来,不仅普通话有了很大的提升,并且在经典作品的阅读方面也有很大的进步。
语言表达是一个人对外的一张名片,一旦说好了普通话,我发现在人际交往和互动方面增加了不少自信,长时间的阅读,使得自己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升!